您好,欢迎访问颈复康药业集团。

新闻资讯

秉承“传承中华古文明,倡导健康新文化”的企业精神

 > 新闻资讯 >  专题报道

新闻搜索

七十载“颈复康”: 与产业共进,与时代同行 四十四载艰苦创业 见证新中国与医药产业的巨变

70年,会发生什么?一个人从出生到古稀,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,也许是新的开始。


创立于1952年的颈复康药业集团,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年销售25亿企业集团、风湿骨病龙头企业、国家中药五十强企业,不仅探索出一条独一无二的中药发展道路,打造了一个中药企业砥砺奋进的样本,更实现了与产业的共生共进,与时代的同向同行,见证也助力了中国医药产业与中医药事业、新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巨变和复兴。


未来已来,对于颈复康药业集团来说,百年药企不是梦。


1952年,成立三年的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10亿元,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349亿元,比1949年增长近1.5倍,国民经济进入恢复时期,百废待兴、百业待举。


在此背景下,中国医药产业的重新起步,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医药公司,先后建立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沈阳、北京、西安、重庆、武汉8个一级站,各省、自治区先后组建二级站和县医药公司,中央、地方、县三级管理体系雏形初现。同年6月6日,在热河省的省会承德市,热河省合作总社药品批发课悄然成立,位于承德市流水沟,这就是颈复康药业集团的前身。


上世纪50年代,医药物资极度匮乏,市场主要供应渠道是私营药房,普通百姓想买到救急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热河省合作总社药品批发课生产加工中药饮片、中成药供全省各县,并负责指导热河省的医药业务。


“七名药工、五间瓦房、一口大锅,几把切药刀,一个药碾子,一头毛驴及价值5万元东北币的南药,这是热河省合作总社药品批发课的全部身家,从此拉开了颈复康药业集团发展的序幕”。时至今日,颈复康药业集团董事长李沈明还虔诚地称创业初期的七名老药工为“七君子”,始终饱含着对于先辈的深深尊敬与缅怀。


1953年,热河省合作总社药品批发课生产加工业务与医药商业分离,成立了承德市中药厂,迁至承德市西大街大胡同,建立起22间厂房,着手生产120余种水蜜丸、散剂等药品以及200余种饮片,成为热河省第一家国营中药厂;1954年,迁至热河省合作总社的小溪沟,职工50余名,生产扩大到丸、膏、丹,并成立了财务、生产、技术、供销等科室;1955年与原新兴药材加工厂实行公私合营,步入企业发展的正轨。


此后的三十年时间,中国经济环境和医药产业在经历蛰伏后,开始出现转折点,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,更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1978年,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,结束告别新中国成立以来“无头”和“多头”管理局面;1980,我国第一个合资制药企业成立,拉开了医药合资的序幕;1983年,安徽某制药厂被8个员工承包,打响医药“承包制”的第一枪……


在这三十年里,承德市中药厂也先后经历了更名、迁址、建厂、分建等重大事项。1969年,更名为承德市制药厂,迁至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南院,生产中西药;1979年,在市郊下二道河子征地建厂;1983年,中西药厂分建,承德中药厂开始自力更生。


对于颈复康药业集团来说,1983年是一个重要拐点。


这一年,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解决了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改革的主战场从农村转向城市、从农业转移到了工商业,各种各样的经济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开始蓬勃发展。从承德制药厂分离出来的承德中药厂,艰难的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,由于品种老化,剂型单一,缺乏拳头产品,而且技术人员少,科研力量不足,生产经营极其困难。


面对现实困境,承德中药厂的领导大胆提出,利用毗邻京津和承德旅游开放城市的区域优势以及地处燕山腹地,药材资源蕴藏丰富的有利条件,借助外脑大力开发新产品。1984年10月8日,“燕山药材资源开发座谈会”在承德山庄宾馆隆重召开,中国中医药界的24位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,为企业“把脉开方”,献计献策,使企业理清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
此后,承德中药厂获得了颈复康方剂的信息,并为相继开发腰痛宁胶囊、清宫长春胶囊等产品奠定了基础,从此拉开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序幕,对企业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,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

1985年7月1日,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《药品管理法》正式施行,仅过去3个月,承德中药厂就获批国家颁布实施《药品管理法》后的第一个“药品生产许可证”,颈复康冲剂、腰痛宁胶囊、复方石韦片、清宫长春胶囊等产品相继投产上市,宣告了企业进入发展新阶段。


有了产品支撑后的承德中药厂,发展逐渐有了起色,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。1988年,与中国药材公司实现联合经营,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;1993年起,颈复康冲剂、腰痛宁胶囊、复方石韦片、清宫长春胶囊等八个产品相继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;1995年颈复康冲剂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名牌产品称号,颈复康颗粒研发上市。


与此同时,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中国经济在90年代初实现冲高后,过热势头出现,成为在危险中急速奔跑的火车,越吹越大的房地产泡沫、高达24.1%的通货膨胀、迅猛增加的基建投资、重复建设……1993年,国家出台《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》(即中央6号文件),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的16条措施,开始进行经济软着陆。1995年,中国进入宏观调控深水区,经济低迷、股市不振、通胀严重、利率高企,受大环境影响,承德中药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,再加上销售乏力,库存积压,贷款巨大,陈欠货款严重,往日的河北省中药行业龙头企业风光不在,干部工人忧心忡忡。


面对濒临破产的企业,1996年,时任承德市中医药管理局党委书记的李沈明临危受命,接过了重担,担任承德中药厂厂长,从而翻开了企业发展崭新的一页,也造就了颈复康药业集团的崛起与腾飞。


二十六年嬗变发展


助力民族与中医药事业的复兴


上世纪90年代,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,也是中国医药产业万象更新的阶段。外资药企纷纷进入中国,国内药企也开始借船出海,企业做大做强趋势初显,日后叱咤药坛的大佬和明星企业纷纷登上历史舞台,李沈明就是其中之一。


其实,承德中药厂和李沈明有着不解之缘。


1979年李沈明毕业后被分配到承德制药厂,1983年开始担任承德制药厂的副厂长,一干就是7年,虽然后来到承德市中医药管理局任党委书记,但他始终心系企业,而从政的道路也让他对医药产业有了更新、更全面认知,这也为企业后续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支撑。


在李沈明的带领下,承德中药厂开始内抓管理、外拓市场、调整产品结构、提高产品质量,紧密团结干部职工,迅速走出困境,成为承德市扭亏为盈的典型企业之一。此后,承德中药厂多措并举,开启了一个中小企业到大型集团、传统中药到现代中药嬗变发展的传奇。


一方面,顺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,大胆进行企业改制,用大魄力先后于1997年、2003年、2006年完成三次改制,不仅解决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,还为企业后续发展扫清了障碍,实现了从国有企业到股份制、现代化民营企业的华丽转身。其中,2003年6月份的改制,李沈明力排众异,借用企业拳头产品颈复康颗粒的品牌力,将企业正式更名为“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”,宣告了颈复康药业集团的新生与崛起。


另一方面,在中国医药产业步入野蛮生长,巨头合纵连横,市场力量开始显现的背景下,开始兼并收购,迅速扩充企业整体实力与规模,1999年控股雾灵制药厂,2000年收购普宁制药厂,2003年并购承德县医药药材公司、参股赤峰荣兴堂药业,2007年控股赤峰富昌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,2010年控股赤峰丹龙药业公司,2013年控股河北保定东方中药厂,并先后与中国药材集团、上海复星集团、石药集团、辽宁人民康泰连锁公司进行资本合作,快速扩大产业链、丰富产品线、迅速做大做强,成为真正的集团化企业。


更值得一提的是,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幻,李沈明始终高度重视产品创新、技术升级、质量提升,不断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

1999年,颈复康颗粒5克/袋上市,标志着超微过滤技术、喷雾干燥技术和日本干法造粒技术正式在大生产中得到应用,被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;2004年,新厂区首次全面通过GMP专家现场认证,到今天已完成13次GMP认证;2004年开始,蚁参蠲痹胶囊、柴芩软胶囊、八味益肾丸等6个新药陆续获批,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培育出普罗布考片;2005年,颈复康颗粒、腰痛宁胶囊、复方石韦片质量标准相继收入国家药典标准;2006年、2008年,再对腰痛宁胶囊进行质量标准了提升,研发出代表国内顶尖水平的全过程多途径指纹图谱检测技术……这一个个成绩,为颈复康药业集团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市场开发提供了内在推动力,市场表现越来越好。


2009年,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,国内经济发展困难,但医药产业被普遍看好,尤其是新医改的实施及国家大力投入、各项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,让业界认为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即将开启。在新的医药形势下,颈复康药业集团也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。


这一年,基于企业发展战略、产品规划和现有核心产品,颈复康药业集团提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,打造风湿骨病用药专业生产企业,并实施“治疗风湿骨病系列药物深度开发”项目,到2011年项目完成后形成了风湿骨病为主的产品体系,提出了打造中药风湿骨病的品牌企业。


经过连续几年的探索和实践,2012年颈复康药业集团首次提出了“打造风湿骨病龙头企业”的战略目标,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不久,“特色中药、绿色中药、文化中药”的企业发展线路图孕育而生,颈复康药业集团正式开启了高速发展和中药振兴之路。


“特色中药是企业的筋骨,绿色中药是企业的品质,文化中药是企业的灵魂。”李沈明如是说。


针对特色中药,颈复康药业集团在产品定位、产业链布局、工艺技术上下功夫,真正实现企业在风湿骨病领域的领先地位;针对绿色中药,对药材的质量及道地性不计成本,在内蒙古、辽宁、河北等地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30个;针对文化中药,以公益、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探索,成立腰痛宁公益基金会,设立乡村医生奖励基金,真正做到“济世养生,至诚至仁”。颈复康药业集团的三管齐下,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健康快速,也坚定了企业走“特色中药、绿色中药、文化中药”的决心与信心。


与此同时,颈复康药业集团在市场上也持续发力。从2008年开始,颈复康药业集团就着手进行营销体系变革,重组了营销一二三部,确立了“一级代理、二级分销、终端促销”的销售模式;2015年开始,开展“521•爱腰日”及相关品牌营销活动,打造企业及产品IP,开展大面积促销活动;2019年对企业营销构架进行了重大调整,专门成立了销售公司,走规范化、精细化、专业化道路;2020年,在新冠疫情巨大冲击下积极探索营销新模式,大胆创新开展销售竞赛,实现营销破局和逆势增长;2021年,颈复康药业集团的生产、经营各项经济指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,年销售额25亿元、利税2亿元,赢得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。


2022年,颈复康药业集团走过了70年风雨,不仅发展成为国家中药五十强、冀辽蒙交界处具有影响力的医药企业集团,也打造了一个行业、消费者记得住、叫得响、信得过的金字招牌,并朝着百年药企的目标前进……


web对话
live chat
在线客服系统
live chat